常思思在養老院看望老人。
  最美家語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熏陶,這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 口述:北京音協創作委員會副主任 常俊傑
  ■ 整理:本報記者 代剛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熏陶,這也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我的父親似乎無意之中把他的價值觀傳給了我們,他曾是一名進步的學生幹部,1950年抗美援朝時還不到15歲的他就踴躍參了軍,一生崇尚科學、崇尚藝術,與人為善、先人後己。我的岳父是山東威海人,參加解放青島戰役後南下江西,又經過福建剿匪、籌建南京步兵預備學校後調至北京參加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籌備工作,是第一代航天人。在他的身上總能看到膠東人的仁義、善良與大度。
  我們這個三口人的小家總能從祖輩們身上感受到他們善良和正氣。我女兒常思思就受益於老人的教誨。她在一歲至四歲間曾兩次被送到濟南姥爺家,在老八路的培育下常思思從小就學得很有規矩,每晚睡覺前如果發現自己的鞋子擺得不整齊,一定要爬下床來擺整齊後才上床睡覺。
  常思思出生在濟南,在她出生的前幾天我愛人還在參加衛星發射系統主控計算機的設計安裝工作,後來在趕回濟南我岳父家裡的路上,還摔了一跤,幸好沒出問題,第二天孩子就出生了。由於任務在身,我三天后才趕到濟南。常思思出生不到兩個月,我愛人就接到部隊的電報,獨自帶著孩子回基地參加衛星發射任務。火車上沒有水,我愛人就擠到餐車上買了一瓶汽酒(含酒精的汽水)喝了,才有奶喂孩子,結果常思思吃了含酒精的奶滿臉通紅,讓人心疼。路上還遇上了鐵路線中斷,經過幾天的輾轉才回到基地。在當時那個年代,那種環境,這樣的事比比皆是,有多少人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獻出了生命,相比之下這又算得了什麼?可是女兒出生時沒能在身邊,卻成了我終生的遺憾!
  常思思的童年是在位於巴丹吉林沙漠西部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度過的,除幼兒園內有幾個自製的簡陋滑梯、鞦韆、轉椅外,再沒有其他兒童娛樂設施。我每當想起那時的場景,總覺得虧欠女兒。女兒現在已經27歲了,平時很辛苦,為了讓她多休息我都儘量少和她說話,很心疼時會說“過來,爸爸抱抱!”女兒會象徵性地坐在我的腿上,頭靠在我的額頭上,閉上眼睛稍作休息,這時我會感到一絲欣慰,似乎是在補償對女兒的疼愛。
  常思思非常幸運,因為她從事的是她喜愛的職業,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讀初中時她參加了學校組織的金帆管樂團,學習吹長笛,但兩年下來沒有多大長進,有一天我嚴肅地對她說,不論做什麼,要做就做好,要不就別做,她經過短暫的考慮對我說:“我不喜歡吹長笛!我喜歡唱歌!”從此便開始了聲樂的學習。
  從2002年常思思開始學習聲樂,我便放棄了全部的工作,全力以赴陪伴女兒學習,直到她2012年碩士研究生畢業。這十年間我充當了司機、助理、攝像、攝影、平面設計、音視頻編輯等角色,甚至嘗試著歌曲的創作。常思思的點滴進步讓我感受到自己的辛勞沒有白費:18歲她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國音樂學院,21歲登上世界音樂理事會年會的舞臺,24歲獲中國音樂金鐘獎民族唱法金獎……
  當然,常思思的努力和學習環境有著很大的關係,金老師和劉暢老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要求是很嚴格的,同時兩位老師又都非常和藹可親,經常下課出來見到我,常思思都會高興地說“高興!高興!真高興!”
  在老師、領導以及朋友的幫助下,常思思健康、陽光的天性受到了最大限度的呵護,她也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就來回報。2011年底,中央七套《鄉村大世界》欄目在山西做節目時發現了一個陶瓷廠的女工叫張倩雲,非常喜歡唱常思思的歌,而且她的家境非常困難。常思思托欄目組給張倩雲帶去了一萬元錢,同時邀請她到北京旅游、深造。後來,在常思思的幫助下,張倩雲走上了“星光大道”並獲得月冠軍。2013 年農民春晚上,張倩雲和常思思一同演唱了《瑪依拉變奏曲》。
  身為海政文工團的一名青年獨唱演員,常思思的演出任務比較多,演出本身也很辛苦,有時一走就是七八天,經常趕夜路山路,有時帶病也要堅持完成演出任務。有一次隨總政慰問團到西藏慰問演出,三天演出結束於下午兩點趕往機場,經西安轉機夜裡12點才到達哈爾濱,連夜坐汽車於第二天早上八點多到達雙鴨山市,下車立即化妝,10點演出開始,演出完沒時間吃飯繼續乘汽車返回哈爾濱趕飛機,晚上在山西參加中國文聯下基層演出,連夜趕到青島參加第二天的青島國際帆船周演出,演出完第二天又趕到牡丹江參加海政文工團下基層慰問演出活動,活動結束集體乘機返京。我們夜裡1點多向機場查詢,答覆零點前的航班信息已清除,終於等到凌晨3∶30 常思思來電話說飛機改降在內蒙古包頭機場……
  常思思在2012年獲得了“中華環保名譽形象大使”和“中國公益事業形象大使”稱號。在由中宣部主辦的“唱響中國——群眾最喜愛的新創作歌曲”徵集評選活動中,36首入圍歌曲中就有常思思3首。在榮譽與褒獎面前,她還是能夠很清醒地對待。2013年初,常思思聯合湯俊、顧麗雅自發下基層為官兵演出,完成了30多場,還撰寫了《常思思航海日記》和《常思思南沙行日記》,得到了海軍政治部的支持和海軍首長的肯定。
  一個人的成長離不開社會的大環境,作為一名文藝工作者能趕上這個時代是幸運的,我和她媽媽對她的期待就是加倍地努力學習和提高,把爺爺和姥爺那一代革命軍人身上的正氣、使命感和責任感銘記在心,併在人生道路上得到升華。這也是我們這個三口之家的幸福之基。
(編輯:SN08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d81wdtuj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